使用说明:点击“全屏”可放大地图窗口;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;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;地图左上角“+”可放大“-”可缩小;“上下左右箭头”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;点击“三维图/二维图/卫星图”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、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。
区情概况
于洪区与地处东郊的东陵区环抱沈阳市市区,东与大东、东陵、皇姑、沈河、铁西、和平区缘接,南与苏家屯区、灯塔市隔浑河相望,西与辽中县、新民市接壤,北与沈北新区居邻。区政府驻地距市政府11公里。
于洪区始建于1964年,从1987年开始行使城区和农村两种管理职能。于洪区毗邻母城,半环市区,是沈阳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,现辖区面积700平方公里,其中城市规划区面积96平方公里,建成区面积34.4平方公里。全区总人口61万,农业人口25.1万人。
于洪区地势平坦,区位优越,这里具备投资发展的最佳区位优势,区内地貌为辽河冲积平原,属北温带受季风影响的半湿润性气候,四季分明。交通条件得天独厚,位于东北最大交通枢纽最近辐射圈内,被誉为“黄金通道”的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南北,京沈高速公路横贯东西,沈西大型编组站坐落区内,专用铁路已并入东北路网。
自然地理
位置
九一八纪念馆位于沈阳东北部,柳条湖立交桥西北,西靠长大铁路,博物馆主体本身就是一座历史纪念建筑物,它以残历碑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。
在一部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,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,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在呐喊和呼号。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——1931年9月18日,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日。左面的一页镌刻着“九·一八”事变的史实:“夜十时许,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,反诬中国军队所为,遂攻占北大营。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,国难降临,人民奋起抗争。”从残历碑正面拱形门进入一楼正厅,迎面黑色大理石上刻有“勿忘国耻”四个大字,在字的上方嵌有一面残月形时钟,其时针指着10时20分,这是日本侵略军发起进攻北大营的时刻。馆内二至三楼为“九·一八”事变历史陈列。
特色美食
李连贵熏肉大饼
始创于1842年,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。原开设在吉林省梨树县,1950年,李连贵之孙李春生继承祖业,把李连贵熏肉大饼迁到沈阳,成为沈阳地区驰名的独特风味。
马家烧麦
清嘉庆元年(1796)年,由马春开创,已有200多年的历史。马家烧麦选料严格,制作精细,口味好,造型美观,其独到之处是:用开水烫面,柔软筋道,用大米粉做补面,松散不粘。选用牛的三叉、紫盖、腰窝油等三个部位做馅,鲜嫩醇香。
老边饺子
已有160多年历史。清道光八年有位叫边福的来沈阳谋生,在小津桥搭上马架房,立号边家饺子馆。由于 精心制作,风味独特,并以水煸馅蒸饺而闻名遐迩。
那家馆白肉血肠
1872年,满族厨师那吉有在大东门里开设了一家专门经营白肉血肠的餐馆,立号那家馆。由于他选料精,制作细,一丝不苟,声誉越来越高。他的白肉,须用新宰杀的肥猪五花硬肋,以白水加调料,用急火煮沸,移小火氽透,膘肥不腻。他的血肠,须用新宰杀的猪血,加入适量清水和调料用新猪肠灌成,味道鲜浓。白肉血肠蘸以蒜泥、韭菜花酱或辣椒油等调料食用,味留齿颊,经久不散。特别是严冬季节,如配以酸菜丝在一起氽制,汤鲜菜脆,大有驱寒生暖之效。
老山记海城馅饼
由毛青山于1920年创始于辽宁海城县城火神庙街,立号老山记馅饼店,1939年迁到沈阳。
满汉全席
沈阳御膳酒楼和新世界大酒楼是指定经营满汉全席的定点单位,满汉全席突出以文宴、武宴、官宴和民宴为主,由国壹睹?师亲自主厨操作,以不同价值的系列套餐供游人品用品?
风土民俗
[title2怪[2]
东北三大怪是“窗户纸糊在外,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,养活孩子吊起来。其实,这三大怪是过去独特的民俗,现在已经基本消失了。
“窗户纸糊在外”的来历是:过去东北地区的居民十分贫穷,住房大多数是土垒草房,其窗户大多数是木棂格子窗,因买不起玻璃,只好用纸糊在外窗上,以挡风御寒。为什么要糊在外边呢?因为糊在外面它可以保护木制窗棂不受雨水腐蚀和风吹日晒,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。糊的方法是将两张窗户纸中间夹上网状麻绳,糊在一起, 然后再糊到窗棂上,再在窗纸上均匀地涂上豆油,纸干后,挺阔结实,既不怕雨淋,又不怕风吹,经久耐用。现在绝大多数的居民居住条件改善了,都换成了明亮的玻璃窗。除了个别的穷困地方外,很难看到“窗户纸糊在外”的现象了。
“大姑娘叼个大烟袋”,是因为过去生活单调,该地区又冬长夏短、冬天没 什么活计,乡亲们就猫冬、串门、唠喀、打牌、抽旱烟。抽旱烟没有卷烟纸,只好使用烟袋锅抽。大部分的男女老少都会抽烟,所以大姑娘也不例外。大姑娘叼个大烟袋抽旱烟,对不嗜旱烟的妇女们来说,当然被视为一大怪事。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,现在除少数乡村的个别姑娘外,已经没有这种习俗了。
“养活孩子吊起来”,是说将生下来的小孩,放在“悠车子”中摇晃,可以代替母亲抱着看护,这倒是一种既能充分利用屋空间,又能解放母亲劳动力的比较科学的方法。悠车子是长椭圆形,l米多长,下有床底,四周有护栏,铺好被褥,小孩躺在里边既舒适又安全。将悠车用四根麻绳拴好吊上,来回摆动,小孩在里边悠哉游哉,不哭不闹。现在除个别乡村外,已经很少有人采用这种方式。
婚嫁礼俗
满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婚姻风俗习惯,这是满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,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满族文化的特点。
满族的婚娶礼俗十分繁杂,而且婚礼只有繁简之说,却是一定要举行的。只有举行了婚礼的婚姻,才能为社会所承认,才是有效的婚姻。直至今天,这个不成文的民俗,还是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可。
满族人的婚娶仪式繁简不同,一般有以下四个基本程序:相看、合婚、放定(包括放小定和放大定)、婚礼等程式。满族在婚俗方面大同小异,各个地方仅仅在细节上略有差异。
男女双方到了婚娶的年纪,经过提亲保媒的程序,双方家长便可通过亲友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和人品相貌,或者由媒人带领到对方家看视,这就是相看,或称为“相门户”。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,就是这样影响着双方的婚姻大事。
双方同意议婚后,女方家将写有女子生辰八字的庚帖由媒人交与男家,然后请人推算男女双方的命运是否相合,与双方的父母家人是否相克,如无不吉的兆头,方可继续议婚。在合婚的同时,也要将结婚的日期仔细地推算清楚,并择日为女方族人叫“婚时,有的地方还将二人的庚帖放在神位前,如果三日内诸事平安,就表明双方命运相配。
满汉全席
满汉全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筵席之一,也是清王朝最高级的国宴。它是由满点汉菜所组成。满点又称“满洲饽饽席”,以点心为主,菜肴品种并不丰富,烹调方法也较简单。后来在满席基础上加入一些汉族菜肴,使其在原料、品种、制法、口味、形象上都十分丰富多彩,称为满汉全席。
此席在满清政权入关以后逐渐形成。创于康熙年间,相传清圣祖玄烨在皇宫内首尝,并御书“满汉全席”,使满汉全席名噪一时。当时满汉全席有宫内和宫外之别,宫内的满汉全席专供天子、皇叔、皇兄、皇太后、妃子、贵人等享用;近亲皇族子嗣、功臣(汉族只限二品以上官员和皇帝心腹)才有资格参加宫内朝廷的满汉全席。宫外满汉全席,常常是由满族一二品官员主持科考和地方会议,以满汉全席招待钦差大臣,入席时要按品次,佩戴朝珠,公服入席。